首页 > 新闻中心 > 部门动态
法治惠民,海安这样做出温度和实效
来源: 海安市司法局 发布时间:2025-10-13 字体:[ ]

民生无小事,枝叶总关情。近年来,海安市始终将保障群众合法权益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作为法治建设的核心任务,紧扣群众所思所盼,五年间推动151项法治惠民实事项目落地见效,切实提升了人民群众在法治建设中的获得感、幸福感、安全感。

提档“便捷指数”

海安市创新打造“海心安·民生服务直通车”平台,畅通民意反映渠道,实现群众诉求快速响应、高效办理,按时办结率与纠纷化解满意率均超过90%。全市新增30个法律援助工作站点,207个村(社区)实现“法治驿站”全覆盖。今年以来,已受理法律援助案件1316件,接待法律咨询超4650余人次,“安心援”法律援助品牌持续深入人心。市司法局法援中心获评“全国公共法律服务先进集体”,承办的残疾人崔某离婚纠纷案入选全省法律援助十大优秀案件。

公证服务不断提速增效,“容缺受理”“远程办理”“绿色通道”相继开通,线上办理率已达85%。“适老化”服务温馨到位,组建“银龄法律顾问团”协助追索赡养费、医疗费478万元。多部门协同治理成效显著——联合人社、住建、信访、综治等单位成功化解16起群体性农民工欠薪纠纷,为700余名劳动者护薪维权。

筑牢“安全指数”

海安市累计开展社会面集中清查“雷霆行动”17轮,破获违法犯罪案件30余起,累计出动警力、网格员、志愿者超3600人次,清查重点场所3000余处,整改安全隐患120多项。在食药安全、生态环境、产品质量等重点领域开展专项整治15次,严厉惩治制假售假、危害安全生产、污染环境等行为。同步推进“走千企 入万户”走访服务活动,政法干警深入基层倾听民声,宣传防诈反诈知识,守护百姓财产安全。

法治文化建设同样有声有色,举办法治文化月系列活动,全面提升群众法治素养,市司法局获评全国“八五”普法中期工作突出单位。

升级“满意指数”

海安市持续优化服务举措,发布《企业实施首席合规官制度工作指引》,助力民营企业完善治理结构。编制集成监管事项清单73项,开展联合检查500余次,科技执法1458次,保障企业正常生产。开展“企暖花开法治行”护企行动,“伴随式”公共法律服务模式获国家、省、市多家媒体专题报道。

同时,率先在全省成立县级法学会企业权益保护分会,依托“si法”解忧茶平台提供法律咨询、维权、体检、执法监督四项服务,累计为链上企业开展“法治体检”970余次,听取并推动解决企业涉法问题47个,涵盖合同纠纷、劳动用工、知产保护等多类事项。

海安市还设立涉外“法务港”,已为企业“走出去”提供专业法律服务200余件;培育培优18家商会调解组织,成功化解民商事纠纷731起,为企业避免和挽回经济损失近5000万元。

夯实“优良指数”

海安市创新开展市镇双向社会治理“大体检”,相关经验获《长安》杂志刊发推广。常态化推进“三官一律一员进网格”,完成法治薄弱村(社区)整治。出台《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实施意见》《海安市业主大会和业主委员会指导规则》等文件,全面推行“援法议事”机制,引导群众依法参与社区事务。

深化“庭所共建”联动工作机制,推动司法所、基层法律服务所“所所联动”,积极融入“一站式”服务体系。整合七大法治监督力量,建立法治监督贯通协调机制,推出《篮球即时比分建立全市法治监督贯通协调机制的实施意见》,构建信息共享、建议协同、类案研究、成效落实、多元参与等5项机制,实现党内、人大、行政、司法等监督方式协同发力,编织出一张权责清晰、运行高效的法治监督网,为法治建设注入强劲动力。

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