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新闻中心 > 部门动态
【青干成长记】“好通训练营”青干读书班:一起来说海安话
来源: 海安市交通运输局 发布时间:2025-08-07 字体:[ ]

7月31日,海安市交通运输局“好通训练营”青干读书班迎来别具韵味的第八次活动——“一起来说海安话”主题学习。本次活动由局一级主任科员、机关党委副书记、机关纪委书记王勇带领青年干部们步入方言这座活态文化宝库,在妙趣横生的海安话测试中,开启了一场寻根溯源的乡音文化之旅。

寻根探源,解码乡音里的文化基因

王勇是海安方言的深度爱好者和海安民俗文化的达人,他以海安方言为钥匙,从海安的由来、古汉语与海安话的契合以及海安话的音韵学等角度入手,层层开启海安文化之门。从发音的独特韵味到词汇背后的生活智慧,从古老俚语中沉淀的历史记忆到日常表达里流淌的淳朴民风,他都能娓娓道来。大家发现,许多耳熟能详的古代诗词用普通话读不押韵,切换成海安话,立刻能体会到古诗词的音韵之美。一句简单的“好点儿学”、“弯到菜市场”,不仅承载着生活气息,是海安人性格的生动注脚,也是守护这片土地生生不息的精神脉络。

趣味闯关,方言测试点燃全场热情

妙趣横生的“海安话趣味测试”通过精心设计的测试题瞬间点燃现场热情:“‘癞宝瘊子、蟢蟢儿、钱驼子哪个不是动物?” “锅搁、釜冠、锅膛、汤罐哪些与灶台相关?”……青年干部们或凝神思考,或恍然大悟,或忍俊不禁。有人为“土话”翻译绞尽脑汁,有人因生动传神的方言俚语开怀大笑。会场里,海安人熟悉的乡音与外地人的新鲜好奇碰撞交织,掌声与笑声此起彼伏。这场测试不仅是方言知识的比拼,更让参与者深刻体悟到,每一句乡音都是祖辈馈赠的礼物,是刻在骨子里的文化胎记,弥足珍贵。

赓续文脉,让乡音与时代车轮同行

语言是文化的载体,文化是语言的灵魂。随着越来越多的非海安籍青年人入职海安交通,让他们学习方言,不仅可以篮球即时比分地了解海安文化,认同海安文化,更好地融入海安生活,同时还可以让交通青年干部更好地服务本土群众,不断提升交通新生代的服务能力。青年干部们带着对方言文化的新认知与热爱踏上新征程。未来,海安市交通运输局将持续探索多元形式,引导青年干部扎根海安文化土壤,汲取奋进力量,让古老乡音焕发时代新声,为交通事业发展注入更深沉的文化自信。

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